开普蓝理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財務報表在授信業務上扮演的角色 [复制链接]

1#
// --------------------
看看銀行是怎樣審查貸款的,大家也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情況,看看自己關鍵時刻能及時地、以合理的價格(利率)借到充足的救急資金嗎?或者,從放款角度而言,如果有人需要向你借款,你能確定他的還款能力嗎?當然最終借不借,也不是僅僅考慮還款能力的。

順便再給大家收集點會計參考資料。
-------------------- //


「兩位囚犯被關在窄小黑暗的囚牢裡,囚牢內唯一的光線是從那扇比人高出三呎的小窗外透進來的。兩位囚犯很自然地常常望著窗戶。其中一位看著欄杆,那明顯醜陋、勾起殘酷現實的金屬,日復一日他的沮喪、苦惱、憤怒和失望與日俱增;另一位卻透過窗戶遙望遠處的星光,當他一想到將來或許能夠自由自在地展開新生活時,他內心燃起了希望」,故事中兩位囚犯就好像「總行審查單位」與「營業單位」,望著相同的窗戶(授信案件)但是一個人看到的是黑暗欄杆,另一個人卻望向星光,兩種截然不同的透視力,造成他們巨大之差別,何以至此?此乃「總行審查單位」是風險管理單位,而「營業單位」是風險產生單位;「營業單位」背負著業績目標使命努力尋找客戶創造收益亦同時產生風險。常聽到分行說這家公司往來十多年有多好多好,可是進一步問最近一年營收多少?賺不賺錢?向銀行借款額度共多少?本次借款用途做什麼?到期有沒有足夠現金償還等卻未見衡平呈現。銀行經營有其風險,自應深切了解風險之所在,並進一步控制風險,謀求債權之確保。銀行如何控制信用風險?目前透過層層授信審查機制,例如總行各級主管、授信審查預備小組、授信審查委員會、常董會等組織運作以控管風險,由於一定金額以上案件,曝險額相對較大,總行採集中管理制,申請總行案件除透過營業單位或同業訪談、詢問了解客戶最新動態資訊外,主要是從客戶之財務報表了解其過去的經營軌跡及其財務表現,故財務報表之分析雖說只是授信審核之一環,但由於審查人員並未直接接觸客戶,財務報表之分析乃益顯重要。

銀行為控管風險,除深入了解客戶的營運活動外,須注重財務報表的分析價值,但對於初學者而言,閱讀財務報表是深奧難懂,尤其是沒有財務專業背景的人閱讀起來更是不易查知其重點。而筆者在大學以法律修習為主,初入銀行時亦於此方面遭遇相當困難,後逐漸透過工作經驗中累積一些看法,特藉本文與同仁共同分享,其主要內容即是試著從企業營運反映在財務報表上之數字表現,以解釋授信相關規定及實務運作中財務報表所扮演之角色,如有分析不周之處尚請讀者不吝指正。

首先看「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包括項目有資產、負債、淨值,資產恆等於負債加淨值,讀者如果隨手拿一份資產負債表粗略瀏覽,左半邊顯示的是資產的金錢價值,例如:銀行存款、應收帳款、存貨、機器設備、廠房;右半邊顯示的則有不同,雖然也是數字,但這些數字主要代表的是人,包括企業之債權人(供應商或銀行)及股東,企業購買資產之資金來源則是由這些債權人及股東所提供,所以資產負債表是企業在某一天的一張快照,一目了然地顯示東西與人的關係。資產減負債為淨值(即股東權益)就是企業所有資產在清算時計算積欠債權人的負債後,屬於股東之價值。例如:幾個股東合資成立公司投入股本資金1 0 0萬元,另向銀行借款1 0 0萬元,開始購買資產進貨營運,總資產為2 0 0萬元,但經營若干年,因為虧損總資產剩下1 4 0萬元,償還銀行1 0 0萬元後,淨值剩下4 0萬元即為股東權益。

授信人員閱讀資產負債表時,首先要看的數字為淨值,企業淨值如果為負數或淨值不足時,代表這家企業經營得不好有麻煩,賠的錢已經超過預設的限度,此時應謀增資以改善資本結構;以授信觀點視之,銀行融資此類公司風險顯然很高,故現行本行「如意貸款」,企業淨值低於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者即不合乎申貸條件;另「總行審查階層授信審查權限適用要點」亦規定,企業淨值低於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者,屬該企業之財務業務有異常變化,不適用審查權限之下授。另信保基金亦有企業淨值為負數者不得送保之規定。

接著要看的是「資產欄」的現金及應收帳款並相加,再將「負債欄」的應付帳款與其他流通負債相加,兩個數字相除,得到結果應大於1 0 0 %,稱為速動比率,表示公司有足夠現金支應短期負債;這個比率只是初步估算,因為可能企業今天有足夠現金,到下個月就缺錢了;另應收帳款不見得永遠等於現金,那得看帳款的時間性,以及公司是否有把握能收到帳款。

除了速動比率外,還有一個評估公司流動性工具,就是流動比率;這個比率除了考量現金與應收帳款外,再加上存貨與其他流動資產,其總合再與短期負債相比較即可,授信人員在評估一家公司的償債能力與流動資產時,就是看上述兩項比率。資產負債表還能顯示公司資本結構是否健全,也就是負債少於股東權益,總而言之,資產負債表上的資訊相當重要,可以讓你知道公司到底擁有什麼、積欠什麼,但是資產負債表也省略許多其他資訊,比方說這份報表無法讓你知道公司賺多少錢,以及公司現金從何處來;這也是為什麼讀者需要繼續往下讀其他財務報表的原因。

其次看「損益表」。損益表顧名思義就是一家公司在特定一段期間內到底賺不賺錢,賺多少錢,其主要組成項目包括營業活動產生之營收(營業額)、成本、毛利、費用、業外收支及盈餘等。營業額減掉銷貨成本為毛利,為公司正常獲利之來源。毛利是個金額數字,是個絕對值,銷貨利潤到底好不好夠不夠,是看毛利除以營業額的比率即為毛利率;接下來是營業利益,公司經營除了必須支付銷貨成本外,還有配合營業活動而須支付之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如薪津、廣告費、交際費、辦公室租金、會計師簽證費等,統稱為營業費用。毛利減掉營業費用即為營業利益,是公司營業活動扣除成本、費用後之真正利益。另外非屬營業活動所發生之收入與支出為營業外收支,例如投資損益、利息收支、外幣兌換損益等,當公司本業經營狀況不佳時,可能透過營業外收支項目創造盈餘,企業之營業利益加(減)業外收支後為稅前盈餘。總而言之,如果資產負債表像一張快照,那麼,損益表就是一部電影,陳述企業一段期間內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授信人員閱讀損益表時最需要看的數字,第一為營業額,授信相關規定如企業短、中期借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營業額,此為避免過度融資;第二為稅前盈餘,本行「保管本匯票週轉金貸款作業要點」、「保管客票週轉金貸款作業要點」規定借戶申貸條件之一為最近一年營業未呈虧損者;另信保基金亦有類似規定,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之「帳載結算金額」欄之全年所得額,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信保基金對該企業最高保證成數為五成;本行「總行審查階層授信審查權限適用要點」亦規定原經常董會核准案件,於隔年申請展期時,如借戶最近三年結算報表顯示營業利益連續虧損,且逐漸擴大而不易改善者,或最近一年度決算報表顯示,無充分理由但營業額較去年衰退三分之一以上者,均仍須再次提報常董會核准後辦理。上述授信相關規定即著眼於客戶之損益影響融資額度之申請。

但有一點須注意者,損益表是根據會計原則權責發生制而來,它是紀錄公司交易往來中有關協議承諾部分,不包括現金付款部分,換句話說,損益表中只能看到公司產生交易之紀錄,無法看到現金進出之紀錄,因此損益表最後一行數字代表的是淨利,不是可供支配的現金。某家公司營業額快速擴張,不斷進貨、添購新設備,四處開分店,損益表可能顯現公司獲利率不錯,可是現金卻所剩無幾。此時授信人員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的「現金流量表」,了解企業將獲利盈餘轉為現金之能力。

最後介紹「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與損益表一樣,好比一部電影,明白顯示特定期間內公司的現金進出活動,可歸為三類;第一類為由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銷貨向客戶收取之款項及進貨支付給供應商之現金。一般而言,此類現金為企業最大現金進帳來源,其次為由投資活動所產生之現金,主要為投資購買廠房機器等固定設備,這個數字通常為負數,因為它屬於流出之現金,但有時候這個數字也能是正數;比方說,當公司賣掉土地或廠房或其他投資項目就有現金進帳。第三類為由融資 (或理財)活動產生之現金,包括向銀行借錢而來之現金流入或償還貸款現金流出,所以這個數字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完全視借款與還款之差額而定;將上述三類現金加總與企業期初現金合計即為期末結算現金。

以上僅是說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的一些基礎閱讀工作,更重要的是將這三大報表結合起來,了解其關聯性,方能充分掌握借款公司的財務狀況。本文受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出,但希望藉此能讓授信人員多加注重財務報表的分析工作,進而營業單位授信申請時,說明為何企業財報顯示營運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仍然要提出申請之理由,例如或該企業過去不好但未來因研發新產品前景可期待;或該企業臨時接獲一筆大訂單須增加融資用於購料生產致借款金額加計本筆後超逾營業額;或該企業屬創設初期營業效益尚未顯現營業額仍為零;或該企業因某部門分割出去,故最近一年營業額銳減高達三分之一;或經營有年的企業有時為了擴充設備而致當年盈餘為負數;或該企業行業特性致負債比率偏高;或該企業雖存貨去化較慢乃因營業週期較長所致;或企業改變收帳方式致帳款收帳期間拉長,資金需求增加等等,俾利審核人員參酌各項因素綜合評估後作出合理的准駁判斷。

在此要特別說明者,閱讀財務報表只是一個開始,真正想要有效地評估一家企業的表現至少需要連續三年的數據,將企業的營利、資產之變化呈現出來,並與同業作比較,方能了解企業經營軌跡及其優勢與弱勢;然而,財務報表雖然可以呈現企業的營運概況,是企業經營績效的具體表現,但它仍然不是完美的,因為並不是所有與企業經營有關的項目都會呈現在財報中,財務報表告訴我們的只是企業經營中能用金錢衡量的部分,它不能告訴你客戶明天是否依然忠誠,它也不能告訴你客戶什麼時候會推出一向有競爭決定性的新產品,它更不能告訴你企業是否會在財報上作假帳。此乃任何一種財務工具都有他本身的限制性,雖不完美但仍有其使用價值,仍不失為評估企業經營良窳之指標。

以上僅就營業單位與總行單位就案件審查因各有立場,對於財務報表在授信審查上須溝通解釋之處加以說明,雖說審查角度容或有不一致之處,惟此乃本身職責使然。如營業單位確信爭取來之客戶是明亮星星,何不耐心向總行溝通說明,畢竟風險管理單位須善盡把關之責,我們不能只想到賺取客戶的利息,更要想到萬一這筆放款失敗,需要賺多少利息才能填補回來,推展業務及時把握客戶固然重要,沒有業務何來風險管理?但風險控管如不周延辛勤努力將化為烏有。

華銀企業金融部龔毓韻
最后编辑kbmaster 最后编辑于 2010-12-05 14:09:58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